梅雨季濕濕冷冷 皮膚又紅又癢 問題跟著來?
文/營養師 Nuturefit 陳怡儒
每到春夏季節交替之際,天氣總是陰晴不定,不僅外頭梅雨下不停,又濕又悶的空氣總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,各種毛病也跟著來,不少皮膚敏感的族群更是飽受濕疹困擾,越抓越嚴重,到底該怎麼辦?
先了解為什麼天氣變化,就容易出現濕疹、紅疹等皮膚問題?
天氣變化劇烈,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,身體容易出現過敏反應,導致汗皰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復發。而「過敏」其實就是體內的發炎反應,是「免疫系統過度防衛」的現象,當身體面對外在環境威脅卻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時,就容易出現身體發炎、皮膚過敏、濕疹、甚至是腸胃道不舒服等等問題。
除了使用藥物治療,自己平時還能做什麼幫助身體抵抗發炎?
若有身體不適、發炎、過敏等狀況時,一定要就醫治療尋求專業協助,並保持皮膚清潔與環境穩定,過濕、過乾都不行,定時擦乳液提供皮膚保護與滋潤;盡量穿著寬鬆、透氣的衣物,減少摩擦刺激。
在飲食上可以多補充蔬菜水果,當中富含的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抵抗發炎,而被稱為「植物的免疫系統」的植化素也有抗氧化效果,膳食纖維則能增加腸道蠕動,維持腸道機能、排除體內廢物。
除了維生素外,Omega-3、Omega-6也有抗發炎的效果,Omega-3可以從深海魚類(如:鮭魚、鯖魚、鱈魚)或是素食的奇亞籽中取得、而Omega-6則存在植物性油、雞蛋、堅果中。另外也要補充好的蛋白質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,例如雞肉、豬肉、牛肉等。 而有些食物則可能會引起自身的慢性發炎,比如說刺激性的辣椒、胡椒、咖哩、蔥、薑、蒜等,須盡少食用。
「人體第二大腦」─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的腸胃道,也必須好好保養
腸道擁有自主的神經系統,被稱作「人體第二大腦」,而有高達95%的微生物菌存在於此,因此腸道內菌叢生態的穩定與否,影響的不只是消化系統,更大大影響整個身體健康。 要增加腸道好菌的數量與豐富度,飲食上可以多補充發酵性食物,像是泡菜、優酪乳、優格等,且要補充「對的」益生菌,給予消化道好的活菌及足夠的菌種,並且能穩定定殖於腸道中,才能真正發揮效用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