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便有黏液、出血?!可能是你的腸道發炎了!

文/營養師 Nuturefit 陳怡儒

一下子腹瀉、一下子便秘,甚至伴隨黏液、出血,為什麼會這樣?!

先別慌了手腳胡亂吃藥或擦藥,更不能誤信偏方,一個不小心可能會導致症狀加劇,甚至引起併發症!一般來說可能造成腸道不正常排便的疾病有下列五項:

  • 大腸癌或大腸息肉

  • 憩室炎

  • 腸道發炎

  • 便秘太久所造成的肛裂

  • 發炎性腸道疾病,包含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等

腸道發炎好發於中年族群,特別是飲食作息不正常、壓力大、或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更是高風險族群,建議在40歲前做大腸鏡檢查,或是以家族中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前10年開始定期檢查。若出現相關腸胃道症狀就必須趕緊到醫院檢查,尋求專業醫師治療,千萬不可大意。

腸道發炎若長期忽視,可能會衍生的疾病問題?

長期腸道發炎容易衍生出大腸癌、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等疾病,這些症狀和感染性腸炎類似,通常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觀察、檢驗才能確定診斷,有時會被當作一般腸胃型感冒,許多人會選擇忍耐或吃吃成藥就放著不管,但若症狀不見好轉或是反覆發作,必須要立刻就醫,否則若是延誤治療,嚴重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。

日常生活如何保養腸道?

在症狀發生的急性期必須避免易產氣的食物,例如:洋蔥、大蒜、豆類、穀類、堅果、茶類、十字花科蔬菜,或小麥製品、乳製品,如麵、麵包、牛奶、起司等;比較刺激性的辛辣食物、炸物或是精緻甜點也都盡量要避免。

要維持腸道健康,就必須從日常飲食補充足夠的「益生質」,也就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,包含膳食纖維以及寡糖等。每天吃的蔬菜量要大約三顆拳頭以上;全穀類的食物至少占全天醣類攝取量的2/3;蛋白質類食物可以選擇富含魚油的魚類,例如鮭魚、鯖魚、虱目魚等,能減少腸道發炎反應!

除此之外,腸道若是發炎,好菌會減少很多,因此要補充「對的」益生菌幫助維持腸道生態,不僅需要足量的活菌,還要能夠穩定定殖於腸道內,才能真正幫助腸道培養好菌,進一步達到調整體質的效果。

IG人氣營養師團隊Nuturefit:駐點營養師-陳怡儒
IG人氣營養師團隊Nuturefit:駐點營養師-陳怡儒
已加入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